close

樹瘤、奇石、盆景是住在苗栗南庄陳承鋒先生最愛的收藏。

 樹瘤 陳先生溪邊撿的石頭 盆景       

 

陳先生的藏品各個造型獨特,最奇的尤其是那樹瘤和老木。

那一大顆如籃球的樹瘤表面就像月球一般凹凸不平。凸起來的部分不禁讓人聯想到章魚足上的吸盤。

還有一尊外型似杜杜鳥的木雕。這件作品大致上是順著木頭自然的造型,再加上些許的鑿雕。

木整段頭中間有一部分較厚就渾圓成為身體;次小的木頭與“身體”中間連著一段細長,是頭與脖子。

身體之下還有許多粗細長短不一、深展方向不同的根,

剛好構成杜杜鳥的腳,一副要邁出步伐的樣子,好不活靈活現!

 樹木做成的鳥雕像  

 

陳先生偶爾會去河邊撿一些美麗的石頭。其中一系列的奇石收藏有著沉穩的灰色。

它們一小群一小群靜靜地聚在由主人為它們量身打造的深棕色木頭座上。

石頭身上的白色條紋像一屢輕煙,也像一碗芝麻糊裡加入的牛奶。

石頭們彷彿低聲細語,訴說風、河水與它們相識的經過。

 

除了收藏品的奇特,認識陳先生的機緣也很妙。

原本我們鎖定南庄老街附近一幢老宅邸的主人。門牌上寫著「鄰長」。

我們以為鄰長一定知道很多地方上有趣的小故事。

但是連敲了幾下門,喊了幾聲,仍得不到回音,我們只得放棄。

正巧,就在老房子附近的巷子我們巧遇坐在板凳上休息的陳先生。

本來只想打聽鄰長的消息,沒想到聊對了頭,就決定採訪他了。

 

我們被邀請喝茶。水咕嚕咕嚕地煮,注意到茶桌是一整塊木頭做的。

台灣產樟樹,從日據時代開始,日本人就砍伐牛樟樹製成樟腦油。

到了陳先生年輕的時候依然有這樣的產業。砍下來的樹,人們只取枝幹,樹頭沒人要。

他就自己把樹頭鋸成一大片,再找些粗大的樹根當桌腳,這就是一張獨一無二的茶桌了。

我彎下身來聞了聞,不愧是好木頭,就算過了這麼多年,那股樟樹特有的清香依然存在。

 

喝茶的時候,陳先生指給我們看他種的盆景。

他從十五歲開始,經由觀察大自然,無師自通,學會了栽種盆景。

首先他會去森林裡找尋紅檜的種子。

待其發芽長成約十五公分的時候,他就會把它連根拔起,並用水把根洗乾淨。

小樹苗將會被移植到一塊珊瑚上,根塞入填了土的大小坑洞中,並用黑色網紗包覆住珊瑚和根。

久而久之,小紅檜就會漸漸地和盆栽、珊瑚合而為一了。

放在住家門前的每一株盆景都是陳先生的寶貝,

只是前幾天有人偷偷搬走了兩盆,讓我們直呼可惜、可惜!

紅檜種子  

↑紅檜種子,很小很小

 

除了樹瘤、奇石、盆景,陳先生還有一項寶貝,是一組手編竹簍和刀。

陳先生去山裡採野蘭花時,生四壁硬挺的竹簍提拱給嬌弱的花兒一個保護空間;

而那把鋒利的小彎刀,把柄上繞有粗麻繩,增加摩擦力,十分好握。

山林中野草植物多。手握刀一面向前行,一面除草開路。

 

我在陳先生大多數的的寶物身上看到一種哲學,一種“順其自然”的道理。

樹瘤本身的凹洞凸起已十分有趣,何苦磨平了表面做所謂實用家具的木材?

美麗的石頭展現大自然的傑作,已不必再畫蛇添足,把其改造成一招財神豬雕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物偵察團 的頭像
    戀物偵察團

    玩物尚誌_環島進行曲 Finding&Traveling

    戀物偵察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