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從前住在金瓜石的人們靠著每天入山採礦維持一家老小生計;而如今當年的採礦盛景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又一批的觀光客前來踏青、拍照、喝茶。不過從老礦工的家庭擺設之中,我們似乎嗅到了日據時代光復初期九份、金瓜石歌舞昇平、人人有個掏金夢的那麼點味道。

 

礦工陳先生的家是小小一棟平房,大門踏進去緊連著客廳。神桌、電視還有沙發椅。比較引人注目的是椅背上方掛著一幅一幅的九金地區風景寫真(有老舊黑白相片,也有現代彩色作品)還有電視旁的玻璃櫃裡放著的七彩各色礦石。我們一共在金瓜石(包括民宿老闆在內)拜訪了四戶人家,其中三家屋內都有這麼一個蒐藏展示石頭的玻璃櫃。

 

先生從櫃子裡拿出一顆上有黃色結晶的礦石給我們看。屋內燈光不足,他建議我們拿到太陽底下看,石頭會閃閃發光,更美。接著,我們又欣賞了陳先生在溪邊掏到混著些許土石的金沙和他親手煉製的純金粒。那金粒放在掌中沉甸甸的,大概有二兩重。他說,他最寶貝的就是這些金子,可以留給後代子孫。

 

DSC_0324.JPG 金粒

DSC_0328.JPG  礦石

 

早從十三歲開始,陳先生便跟著爸爸到溪邊掏金;長大之後當了私人採礦公司的老闆,所有採礦煉金的流程他都一手包辦。另一方面,當時同樣在政府採礦公司旗下的員工,採礦的只會採礦,煉金的只負責煉金,沒辦法把所有的工作流程銜接起來。因此,陳先生的好手藝也就吸引了ㄧ些從台北桃園等地慕名而來的人們,希望跟著他學掏金。所有的用具都準備好,基本的掏金流程也示範了ㄧ遍,約末三天之後,「人就全跑光啦!」陳先生好笑又無奈地說。掏金沒有想像中那麼輕鬆,人必須一整天彎腰駝背,還必須具備十足的耐心。連續好幾個小時站下來,若又是在赤紅艷陽下或颯颯寒風中,這豈是過慣舒服日子的現代人挨的了的?

 

當年繁榮的礦業養活了不少家庭,也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日據時期,日本人首先於金瓜石蓋了許多日式員工宿舍,並依職員位階大小進行分配。住房有了,緊接著醫院、學校、各式商店以及娛樂場所紛紛成立。當時大家積極投入採礦工作,連女人也不例外。但陳先生回憶,有些婦女懷孕了,為了賺錢而隱忍著不說,直到有一天礦坑發生意外,才知道一死兩條命,公司賠不起;礦坑的工作還是以男性居多,若有女人在場,隨處小便脫衣也不方便。無論如何,為了種種理由,約民國五十三年前後女性便被禁止進入礦坑工作。

 

漫步在金瓜石街頭,我們看見一列觀光客排隊等待進入整修後的日式宿舍參觀;午餐時間到了,礦工食堂裡供應各式台灣美味,有牛肉麵和芒果冰沙,菜單也有日文版供參考;吃飽了,循著地圖我們爬上了山坡石階,為的是目睹昔日日式神社的丰采。可惜,我們只見到一處廢墟,一些水泥柱子。從神社舊址看下去是整片的山、整片的海,房屋、道路就像玩具模型一樣。當我們享受著微風吹拂時,一個日本觀光客上前詢問是否可幫忙拍照。當年的日式醫院也只剩下一片水泥平地(連柱子也沒留下),旁邊立著的牌子上有昔日黑白老照片,供遊人憑弔。

 

很多很多人、事、物都變了。當年年輕力壯的陳先生如今也多了皺紋,只有他從礦坑裡發現的美麗礦石,自被收進家中玻璃櫃之後,過了那麼多年,色彩依然如昨日般鮮豔耀眼。

 

 DSC_0215.jpg  神社舊址

DSC_0220.jpg    神社舊址。視野極遼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物偵察團 的頭像
    戀物偵察團

    玩物尚誌_環島進行曲 Finding&Traveling

    戀物偵察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