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記得正是那微微露出的美麗日式屋頂和一旁姿態優美的老松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從那時開始,我們就和這棟老房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即使坐落在交通繁忙、大樓林立的臺中林森路上,它依然以一種出污泥而不染的凜然之姿靜立在車來攘往的路口,而兩旁許多相同的老舊宅底大多都已荒廢不堪,只剩直到今日依然珍貴的建材在雜草中漸漸腐朽,如此對比的景象,反倒為保持完善的房子增添了神祕的氛圍。


忍不住地,我們決定偷偷踩上圍牆邊的凹槽朝裡面瞧個仔細,好滿足心裡頭的好奇。正在心中竊喜即將看到百年古蹟,一腳準備跨出去的煞那間,房子裡傳來了震天嘎響的狗吠聲。正當猶豫著是否要趕緊離開時,旁邊的小門被輕輕的開啓......


 偷窺中  

在附近的已廢棄日式宿舍,只能靠想像來猜想原本的面貌。偷窺中XD


在告知我們的來意後,很幸運的,我們被邀請進門參觀。在這棟房子出生長大的洪阿姨告訴我們,房子是日治時期的官員宿舍,她的祖父是當時少數任職於台中州的台灣籍官員,這棟房子也因此成了幾代以來家人居住的處所以及精神寄託。 後來才知道,我們是第一批被允許進入這幢歷史古蹟的外來遊客。


 一走進門內,一棟恍如電影幸福三丁目中場景中的日本房子映入我們眼前,從略為敞開的木門裡看去,是用細緻地磚裝飾的玄關和貼著精美和紙的拉門,很難想像在門外有人按著喇叭的同時,裡面正有人坐在榻榻米上,輕輕推開日治時期就存在的和室拉門,頓時之間,有種非常蒙太奇的錯覺感。


 


房間內的傢具與擺設都還保存著當年的樣貌,就算窗戶的和紙已經破損,洪阿姨與家人也不輕易的破壞當初的內部結構,而小小的兩間榻榻米房間,當年居然住了他們一家七口,雖然略微擁擠,但也讓家人間的情感更為緊密親近。走進客廳,牆上掛著洪阿姨父母年輕時的合影,父親是為喜好吟詩作詞的文人雅士,與母親皆畢業於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兩人優雅獨特的氣質和房子予人的氛圍不謀而合。


洪阿姨亦拿出了家中的老照片,與祖父當初在日本留學時的畢業紀念冊供我們瀏覽,翻著一張張珍貴的照片,訴說著當初房子內熱鬧的景象與房子外純樸的街景。


IMG_0002.JPG    


在一家人搬進來之前,宿舍是由一位日本的植物學家所居住,因此前庭的許多奇松異樹正是從那時就被保留下來;而日式的房子為了防潮,不僅會將房子的地基加高,下方亦會留有小洞讓空氣可以流通,但在我們看來,卻像極了宮崎峻卡通「龍貓」裡小煤炭住的地方,感覺一不留神它們就會從底下躦了出來。而門口的石階梯,則像是卡通裡日本孩子們吃西瓜的最佳場所。


聽著幾個小女生機哩瓜啦的說著,洪阿姨爽朗的笑了起來說:「我們小時候真的都是坐在門口吃西瓜!來!妳們要不要試試看,去對面買幾片西瓜來坐在這兒吃。」就這樣,我們坐在石梯上啃起片片西瓜,伴隨著夏天的蟬鳴鳥叫,彷彿真的進入了日本卡通的場景中,而那天的西瓜大概是沾了老房子的光,吃起來特別的香甜,特別的有盛夏的味道。


龍貓電影場景^^    


西瓜!  


 

但依照政府的規定,這棟宅底為公家所有,期限一到就得歸還。可惜的是,大部份歸還給政府的日本宿舍,最後大多都因疏於照顧而淹沒在荒煙蔓草間。為了不讓與自己有深厚情感的房子面臨荒廢或被拆除的命運,洪阿姨與家人於是努力尋找另外的方式來守護這棟建築。而正巧在我們進入參觀的三天前,他們決定將房子申請為歷史文化財,再以擔任認養人的方式自費來整修、保養房子。


即便是件大工程,洪阿姨和家人計畫將房子恢復成最原始的樣貌,不論是前庭的植物、後院的水池、木頭的色澤和房內的擺飾,都將回復成如同孩提時記憶中的家一樣。待房子整修完成後,他們將開放給社會大眾進屋參觀,裡面會有相關資料的展示與關於房子的介紹,甚至規劃定時的音樂表演,讓社會大眾在樂曲的陪伴下,進一步瞭解這棟代表日治時期以來台灣歷史的珍貴寶藏。


 日式老屋

        

以建築體本身來說,建材已是無價之寶甚至無可取代,建造的技藝也在逐漸流失,更凸顯出此類建築保留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多虧洪阿姨一家人的用心與不計代價,讓台灣得以保留這棟珍貴的文化資產供後人瞭解與研究;而對我們來說,則要感謝狗叫所帶來的難得緣份,讓我們成為這棟百年建築開放前的首批訪客。


看著洪阿姨與其他兄弟姊妹挽起袖子、樂此不疲的清理庭院,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他們對房子的依戀之情,或許在打掃的同時,不經意的就會回想起某年某月的美好回憶,遍地可拾的都是在房子裡外的幸福時光。

 

告辭的時候,洪阿姨對著我們九十度的鞠躬道別,她的身影襯著後方西下的夕陽,與房子敦厚和煦的色澤融為一體。「期待下次大門再開啓的時候」,我默默在心中想著。


我們與屋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戀物偵察團 的頭像
    戀物偵察團

    玩物尚誌_環島進行曲 Finding&Traveling

    戀物偵察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